温馨提示背景

温馨提示

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风险,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它版本。

提示:是否跳转到软件下载页面

软件下载
火狐谷歌

支持IE9+、edge、chrome、firefox、safari等桌面浏览

“守护者”集结!“硬核”回购传递信心

信息来源: 文汇报 日期: 2025-04-17 10:38

本报记者 唐玮婕

眼下,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热度持续,注销式回购这一“硬核”回购模式更是不断刷屏,呈现企业坚定看好未来发展,直接回报投资者的决心。

据最新统计,4月以来,沪市上市公司新增回购70家次,回购金额上限约222.7亿元;新增增持66家次,增持金额上限约304.6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今年以来,沪市新增回购121家次,回购金额上限约352.5亿元;新增增持121家次,增持金额上限约396.3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昨天,沪市共有817家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636家公司披露分红预案,金额合计9378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已披露年报公司2024财年共计分红1.45万亿元,同比增8.86%,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8.03%。

龙头示范效应显著

4月8日早间,中国石化披露,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拟在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增持金额20亿至30亿元。同天,中国石化集团率先行动,增持17843500股A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01%,市场立即给予热烈回应,公司股价单日上涨5.39%。

国泰海通拟定回购方案后也是火速行动。4月8日早间,公司披露董事长朱健提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回购资金总额10亿至20亿元,回购期限不超过3个月。次日公司即披露回购方案。4月10日,公司首次回购超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7%,已支付的总金额超5000万元。

本轮价值守护行动中,龙头示范效应显著:能源、金融、电力、医药等行业巨头领跑,中国石油、三一重工、海尔智家等单笔增持回购规模均超10亿元,形成“头部企业打样,产业链协同跟进”的传导效应。日前,中国海油集团计划对旗下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国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进行增持,合计增持金额上限达50亿元。4月16日,海油工程公告称中国海油集团已进行首次增持,增持公司A股股份25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58%。

硬核“让利”助力资本市场

作为国内半导体设计龙头企业,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公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与业绩大幅上扬同步的是,公司去年一季度启动10亿元股份回购。前不久,韦尔股份再度发布公告称,于4月7日收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虞仁荣《关于提议变更公司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函》。为维护公司价值和广大投资者权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虞仁荣提议变更公司2024年度回购的全部1121.32万股股份的用途,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92%,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股份回购注销是指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回本公司股票后,直接注销这些股票,永久减少总股本的行为。如果说普通回购是“暂存备用”,那么,注销式回购简单来讲就是硬核“让利”,这一操作可以直接提高每股内在价值,传递市场信心,是重要的市值管理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注销式回购公告频率增多,反映了上市公司坚定看好未来业务发展,认为股价被低估,且现金流充足,而减少流通股后,每股权益和分红比例就会相应增加,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含金量”,对资本市场企稳复苏的助力作用更为明显,也被视为最为利好投资者的回购方式。

回购规模速度创新高

今年以来,科创板累计新增披露39单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37.5亿元;新增披露增持计划14份,拟增持金额上限10.3亿元。目前,105家科创板公司有在途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109亿元;19家公司有在途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为20亿元。从完成情况看,年初至今,81家公司披露回购结果公告,其中11家公司实际回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晶合集成回购金额达8.9亿元。此外,今年以来,惠泰医疗、和辉光电等13家公司披露回购股份注销相关公告,着力提升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回报率。

4月以来,科创板累计新增披露回购计划16份,拟回购金额上限12.7亿元;新增披露增持计划6份,拟增持金额上限3.6亿元。其中,奥比中光等3家公司已是第二次发布回购计划,持续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这一轮规模与速度均创近年来新高的密集回购增持,为市场注入真金白银的支持,也释放出稳定信心的信号。

声明:本公司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使用请予以核实,风险自负。在本文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任何利害关系。